[专题]评点环保文章列表

东方网世博报道组记者裘颖琼6月15日报道:人类从渔业文明跨入农业文明,继而发展到如今的工业文明,在这场变迁中,工业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困惑――生态污染、资源耗损。因此,生态文明正在不断被人们提起,并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的一……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理念,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低碳生活虽然主要集中于生活领域,主要靠人们自觉转变观念加以践行,但也需要政府营造助推的……

“限塑令”实行两年,家里的厨房几乎没有缺过垃圾袋。买一次菜,就够用上一礼拜。 这期间,也有过阶段性起伏:每年临近“六一”,风声紧了,菜场里就会出现印有环保字样的塑料袋,时间一久,彩色的超薄塑料袋又开始斑斓。 身边的朋友中,记得自带环保袋……

美国政府此次通过《清洁空气法案》将温室气体认定为空气污染物,可以说是一举扫平了长期阻碍它实施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主要障碍,如果届时再与国会即将要出台的《气候与能源法案》相配合,其长远意义不可估量。 5月份以来,在中国政府于月初表态要以“铁……

面对气候变化等生态危机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绿色发展正成为人类的共识。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勇敢地承担起了与自己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责任,并向全世界宣示了我们的决心、节能减排目标和付诸实施的行动方案,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生态文明作出了……

二氧化碳的气候变化影响是全球性的,在哪个国家的排放没有区别。但是,传统的“低收入国家生产,在高收入国家消费”的国际贸易模式,将导致更多的碳排放。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如果不兼顾不发达国家的产出和能源效率,全球贸易可能导致更多的碳排放。 发达国……

如何鼓励和呼吁普通大众参与到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中来,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每一个自然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推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我举一个例子。4月22日第41个“世界地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理念的世博会,世博园区内大规模实施了太阳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LED照明等示范应用,而这些绿色项目中,有的已成为“低碳世界之最”。(5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说到“低碳世博”,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2008……

人民网北京5月8日电(记者张莉 李彤 杜燕飞) 5月8日下午,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分论坛——“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在京举行。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夏光先生做了主旨演讲,演讲实录……

长期以来,由于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环境管理相对滞后,致使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废弃物不能得到有效处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畜禽乱跑”等现象依然存在。为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切实加强农村……

水危机、石油危机……背后是人类的不节制和挥霍无度。 各种发明和科技创新优化人类生活的同时,资源正在被疯狂挖掘和浪费。 为了可持续的未来,城市人能否改变自己的城市生活方式,做个环保城市人呢? 居住环保行动 未来的城市应该好好进行环保规……

美国墨西哥湾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导致的原油泄漏事故已持续近两周,污染面积还在进一步扩大。海洋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治理的困难,让人们在关注事态发展和最后结果的同时深刻地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系于环境保护。 石油开采并非导致环境污染的原罪,……

广东省率先提出用3年的时间,打造以珠三角为主的6条计1678公里的绿道网。这样的想法很好、决心很大。但按照笔者对绿道的理解,似乎感觉3年的时间好像太短了些。 绿道,应该是绿色的通道。绿色,要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且低碳、清洁、无污染。通道,既……

编者按 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人退沙退”的成功实践给了我们启示,那就是要敬畏自然,让自然充分发挥其自我修复能力。本文作者正是巴音胡舒嘎查治沙实践的亲历者和指导专家,他在文中详细论述了人为何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提出了生态恢复应尊重大自然选……

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节能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群策群力,探讨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的各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思路。 德国联邦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部议会国……

近日,媒体广泛报道了深圳市副市长吕锐锋所描绘的深圳的“绿色地图”——今后深圳所有保障性住房将一律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建设,同时大力推进绿色校园建设。深圳的这个“绿色转身”,有望使其率先在全国将绿色GDP指标提升到80%。 深圳是中国绿……

本报讯 (记者张晔 实习生陈思宇)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全球首位,煤炭消耗占能源消费70%……面对“后哥本哈根”时代,中国将如何应对?在4月8日举行的“2010年绿色畅想:能源、教育、环境倡议”国际论坛上,中美两国科学家再次呼吁应重视“碳捕捉和……

中国大西南历来以雨水丰沛著称,云南的水资源总量位居全国第三。但是,恰恰这些丰水区,今年却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如何从科学理性的层面上去找寻其中的原因和机理?如何从旱灾的发生形成的机理上去探讨其规律性的认识?如何建立抗旱的长效机制?本报记者最近……

当屋顶具有土壤功能,像植物一样能进行碳同化和碳固定,像土壤一样滋养动植物、微生物,通过食物网进行碳同化,碳汇成倍扩大,碳吸收固定能力成倍增长;屋顶像土壤一样吸尘纳尘,那时中国的生态将会怎样? 目前,中国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研究与实践偏重于……

清明节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中国人慎终追远的节日。所谓慎终,就是思考人生的终极目的;所谓追远,就是缅怀我们的先祖和来处。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中国人的历史意识一次集中醒觉,许多人在这个时刻活在历史和那些往昔时光的深处。 正如一切节日都充满……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