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黄河蓄水池”面临威胁

Eedu.org.cn 作者:曹小佳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2

  如何治理?

  开展沙化治理示范,高度重视综合施策


  为解决若尔盖生态问题,从国家到地方,已进行了多年努力。

  基于若尔盖的重要性,国家将若尔盖地区的治沙工作纳入“十五”重大攻关课题,划拨专项经费组织专家开展沙化治理示范。

  当地与保护区内牧民及周边社区签订资源保护协议书,与牧户签订保护区内3~6月禁牧协议,禁止采沙挖药取草皮、破坏鸟巢拾鸟蛋,生态重点区域禁止放牧、控制放牧强度,有效保护生态资源和泥炭地资源,初步形成群防群治的生态资源保护格局。

  湿地保护方面,若尔盖县提出“填沟还湿、限牧还湿、治沙还湿、灭鼠还湿”的湿地恢复工作思路,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筹集保护资金,加大投入,采取扎栏填沟、围栏封育、沙化治理等方式开展湿地生态环保工作。

  在防沙治沙方面,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若尔盖县先后实施了辖曼乡沙地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基地、若尔盖县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省级防沙治沙试点项目等防沙治沙工程建设,采取封沙育草、填沟堵渠、退牧还草等综合治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沙漠化进程。

  通过试验示范,若尔盖县总结和探索出了一套适宜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治沙模式和方法,选择出一批适生的治沙乡土树种、草种,为大规模治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实践证明,若尔盖的沙漠化土地完全能够治理、能够治好,越早治理效果越好。

  一方面,多年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另一方面,湿地却在继续萎缩、沙化形势仍然严峻,治理速度赶不上恶化速度。

  怎样才能改变这样的局面呢?

  出路何在?

  治本之道是生态补偿,当务之急是资金投入


  拯救若尔盖的关键在人,而解决人的问题相当复杂,是一个系统工程。”四川省环科院有关专家分析。

  如超载过牧问题,涉及牧民生产方式的转变、生存生活出路的安排、替代产业的发展,没有资金支持、没有项目支撑几乎寸步难行。

  多年来,为了保护和治理若尔盖生态环境,当地牺牲了很多发展机遇;大量牧民被迫改变了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另寻出路。

  若尔盖县又属于老、少、边、穷、病于一体的特殊连片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地方财政十分困难。除了向国家和省争取资金和项目,地方几乎无能为力。

  “事实上,资金和项目相当有限,和保护治理的现实需求相比远远不够。”徐勇说,尽管近年来国家给予了若尔盖藏区极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但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项目支撑不够和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使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赶不上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徐勇呼吁,采取国家补偿、群众参与、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生态环境长效综合治理机制和《若尔盖大湿地优先保护与建设机制》,完善稳定增长的治理保障机制,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四川省环科院专家指出,鉴于若尔盖生态地位特殊重要,当地为确保生态安全做出了极大贡献,牺牲了发展机遇,应通过机制给予生态补偿,以更好地用于生态保护建设,帮助牧民发展替代产业,从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并激发和提高牧民参与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积极性。

  “在生态补偿方面,国家也作了努力,但目前的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还有待完善。”专家认为,国家从2010年起全面建立起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但目前实施的奖励补助水平较低。“建议国家在此基础上,提高补助标准,通过经济补偿减少牧民对土地的过度依赖和索取,这才是治本之道。”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